教学科研

【教学科研】|凝聚国际视野,共话食品安全检测新技术--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教师参加第八届食品质量与安全学术会议

2024年04月28日 22:00  点击:[]

为加强学术交流,促进全国食品科技的发展和提高食品工业的竞争力,提高食品质量与安全保障能力,推动食品质量与安全领域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由《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编辑委员会、江苏大学共同主办的全国“第八届食品质量与安全学术会议”于2024年4月22日-25日在江苏镇江召开,会议主题为“食品质量与安全领域的研究创新与能力建设”。本次会议吸引来自食品安全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科研院所和仪器设备公司的500多位专家学者与会交流,我校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教师张楠楠参加本次会议。

4月23日,江苏大学副校长邹小波教授致辞并宣布会议正式开始。期间,中国工程院院士吴清平、华南理工大学赵谋明教授等近10位专家做了大会特邀报告。邹小波教授介绍无损检测技术在预制菜方面的研究,利用无损检测技术对气味/滋味、食品原料危害因子等进行检测及菜肴卡路里的计算,为预制菜的品质控制与安全检测提供了有力支撑。

宁夏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刘源教授进行“食品鲜味研究”专题报告,对鲜味感知机制进行了深入探讨,可从中汲取灵感,为自身课题提供新的思路。

4月24日,会议共设置了9个分论坛,涵盖了食品安全与品质控制、食品中农药残留危害及检测分析、食品安全快速检测、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与控制、食品中有毒有害物检测分析、食品真实性与溯源等方面的主题。由于各分论坛同时进行,张楠楠老师选择与研究方向比较接近的“食品安全与品质控制”专题。首先浙江大学生物系统工程与食品科学学院章宇教授详细介绍薯片油炸食品中丙烯酰胺干扰体内糖脂代谢的机制研究,从设想到探索实践,再到得出结论,其严谨科学的设计思路是非常值得学习的。

中国药科大学工学院韩进松教授作了题为“基于人工智能的“化学舌头”阵列传感芯片应用于多对象食品快检”的报告,基于非特异性设计原理,结合人工智能算法,设计新型荧光阵列传感芯片,在无需对样品进行任何预处理的情况下,实现了数分钟内准确辨别葡萄酒、威士忌、白兰地、饮料、茶叶、抗生素等多种食品和药品的真伪及类别。

中北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李河教授围绕“紫苏多酚调控美拉德反应中AGES的结构基础研究”做了专题报告,分享了其团队在紫苏多酚提取工艺和美拉德反应调控机制等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并展示其团队研发出的紫苏系列产品。

通过参加本次学术会议,张楠楠老师深入了解食品安全检测领域的新方法、新技术和新手段,进一步明确研究方法和思路,同时为学院的科研工作和教学工作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参会期间,还通过将最新检测技术和研究成果分析给学院其他老师,对本人和学院未来科研水平的整体提升和学科建设水平有较好的促进作用。

文:张楠楠 图:张楠楠

上一条:【教学科研】|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2024年“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教师培训指导会顺利举行
下一条:【教学科研】|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举办“如何指导食品工厂设计类毕业设计”主题讲座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