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26日下午,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食品工程教研室在科教西楼四楼党员活动室举办了以“科研项目申报构思”为主题的教学沙龙。本次活动由教研室主任马荣琨老师主持,全体教研室教师参与,旨在提升教师科研能力,推动学院科研工作高质量发展。

马荣琨主任结合自身近期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经验,以此为例,系统梳理了项目申报的整个流程。1.项目选题背景及意义:马老师结合自身项目超声场下乳酸菌发酵怀山药-牛乳多组分凝胶的形成及结构调控的选题做了详细讲解。他强调,选题需立足学科前沿,紧扣政策需求,结合食品工程领域的热点问题和行业痛点。2.关键科学问题与创新点:他指出,项目申报要聚焦原创性,他建议通过大量文献调研和跨学科融合挖掘新方向。3.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针对研究内容的逻辑性与技术路线的可行性,马老师提出“目标-方法-验证”的递进式框架,并分享了如何利用流程图清晰呈现技术路线。4.研究基础和可行性:结合学院现有科研平台与团队成果,他建议教师注重前期积累的展示,通过数据图表增强说服力。此外,他通过案例分析,详细解读了申报书撰写的关键技巧,包括研究目标明确化、技术路线可视化、创新点凝练化等内容,并推荐参考模板优化格式,提升文本逻辑性与专业性。

会上,马老师梳理了近期可申报的项目,并对各项目申报条件做了简要的讲解。他指出,近两年食工教研室项目申报情况较往年略有下滑,人员职称结构上多集中在初级,部分中级职称老师进校时间较短或通过参评时间较短。马老师强调,年初项目较集中,是项目申报的黄金时期,老师们要抓住机会,关注项目申报条件,积极投身科研工作,提前规划,为自身下一步的科研能力和职称提升做准备。之后老师们进行了自由讨论,并对申报课题思路、申报书填写、参考资料查找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此次教学沙龙通过案例分析与问题解答的研讨模式,促进了教师们对课题申报的沟通交流,提升了教师的科研策划能力,为教研室教师们深入开展科研活动奠定了基础。科研项目开展是一项长期性、系统性、专业性的工程,教师们需持续跟踪学科前沿动态,注重团队协作,强化科研意识,不断提升自身科研能力。
文:陈权权 图:王颖 指导老师:孔欣欣